close
看小說體驗人生
從小我就特別愛讀小說,尤其是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七俠五義》等等,只要一書在手,就到了廢寢忘食的癡迷程度。今天,我在檀信樓大禮堂跟學生們講了一段故事--
戰國時代,有一位士人名叫安銼。一天,在上朝的時候,齊宣王就說︰「安銼,來!」安銼聽了,也對齊宣王說︰「宣王,來!」朝中群臣對於安銼的態度深感不以為然,大家就問他︰「王也曰銼前,銼也曰王前,可否?」
安銼回答道︰「王呼『安銼,來!』如果我上前是我羡慕王的地位、畏懼王的權勢而不得不趨炎附勢;假如我說『王,來!』王真的來了,便說明了他禮賢下士,尊重百姓,雖然是同一句話卻有不一樣的意義。」
齊宣王聞畢,仍然表現得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︰「王者貴乎?士貴乎?」意思是問帝王與士儒何者為貴。
於是,安銼舉了一個甚具智慧的譬喻︰「當然是士儒較帝王尊貴!過去齊秦兩國交戰,秦王曾經懸賞五百兩黃金捉拿齊王的人頭,同時也宣布了一道命令,也就是士將不可侵犯齊國士儒柳下惠的墳墓,否則,將以極刑處之。由此可見,帝王之首遠不如一個死了的士人之墳!」
這時,齊宣王才認同安銼的看法,明白到士人不可侮辱的道理,他趕快下座,賞賜了安銼許多財寶,可是卻遭到安銼的拒絕。
在安銼的立場,他認為按部就班、自由自在的生活,勝過帝王所賜予的瓊漿玉液,沒有罪禍加身是一個人最大的平安富貴,後來《戰國策》上說安銼終身不受污辱是由於他那返璞歸真的性格。
以上雖然是我五十多年前讀過的故事,但是我仍然記憶猶新。除了小說,我還喜歡看歷代偉人的傳記,像佛門裡的高僧傳、過去臺灣的傳記文學,都是我必讀的傳記。因為在這些書裡面,海倫凱勒告訴我如何克服殘障邁向成功,居禮夫人道出她成為科學家的種種經過,中國許許多多的詩詞、文學、書法家,他們的成就也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。最令我感動的是多位外國名人和總統,他們從送報紙,當小販,經過貧窮刻苦的磨練,而成為時代的巨人。在中國,佛教界的太虛大師小時候也曾經是個牧童,著名的八指頭陀窮得連飯都吃不飽,而他們成功的原因卻是我們最值得省思的地方。
說到成就,我認為任何成就都得來不易,一棟房子必須要靠一磚一瓦慢慢地堆砌,一草一木要仰賴灌溉、施肥才能開花結果,一個人的成就更是要經過多少的汗水、辛苦,多少的犧牲、奉獻才能換來。我相信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,一個人之所以成功、偉大,是從平等無差的機會中努力爭取得來的。我希望佛光山的弟子們能夠珍惜身邊每一點、每一滴的好因好緣,好好地珍惜這個世界,細細地品味這個人生,除了要讚歎一切成就之外,更要積極地創造自己的未來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