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呂彥直,南京中山陵的設計者,因為中山陵的建造施工積勞成疾,英年早逝~

     他只活了35歲,終身未娶,卻給南京留下了世界級的寶藏!

在南京,有一個地方,每一個本地人都去過無數遍,每一個外地人來南京必去。它是南京的象征,是南京人的驕傲。

那就是,中山陵!

但是,關於中山陵,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,以及一位嘔心瀝血勞累致死的大師。

推翻清朝政府之後的1912年春天,孫中山和同僚好友在鐘山打獵。

一行人坐下來休息時,孫中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。背靠青山,前臨平川,氣勢十分雄偉。

於是他笑著對身邊的幕僚說:百年之後,願向國民乞此一杯土,以安軀殼爾。

13年后,也即1925年,孫中山在北京一病不起。彌留之際,還拳拳以歸葬鐘山為囑。

1925年5月13日,孫中山葬事籌備處向海內外建筑師和美術家,懸獎徵求陵墓建築設計圖案。

  此舉轟動了國內外的建築師和美術家,許多人紛紛報名應徵。

  最後公布中獎名單時,人們驚訝發現,在參選的40多種設計方案中,有一位名不經傳的年輕人,一逾群雄,榮獲首獎。
  
  他就是呂彥直,當時隻有31歲。這位年輕人,卻並非浪得虛名。


呂彥直,1894年7月28日生於天津,曾是清末翻譯家林紓的弟子,跟著名學者嚴復一家過從甚密。

他先後在清華大學建築系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和深造。

作為美國建築名師亨利•墨菲的學生與助手,他參與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學(今南師大)和北京燕京大學的建築設計工作。

而這個墨菲,曾主持過南京首都計畫。
      回國後,呂彥直開了一家建築公司。在應懲中山陵墓設計方案前,已經有六年多的設計施工經驗。
  
當時,他交納了10元保証金後,按章領取了12幅墓地地形照片和2幅紫金山地形標髙圖。

      為了設計好中山陵,他整天茶飯不思,不斷地優化設計方案。為直觀起見,他每畫出一稿,就用桐油油灰揑出模型,然後對著模型修改。改完再畫,畫完再揑,捏了再改……反復不厭。
      短短三個月后,呂彥直交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。葬事籌備委員會聘請的四位評判顧問中,有三人均評選呂彥直的設計為第一名,最后評出首獎為呂彥直,獎金2500元。
      後來,將全部應懲圖案在上海公開展出5天,進一步征求意見。陵墓設計圖案展覽,一時轟動了上海灘,每日參觀者在1000人以上,中西各報紛紛對獲獎圖案發表評論或採訪。
      呂彥直一舉成名!

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圖案,巧妙地應用了紫金山南坡由低漸高的地形,在同一中軸線上安排了陵前廣場、博愛坊、登山墓道、碑亭、祭堂和墓室。

從陵門到墓室,層層向上推進,有效地烘托出陵寢的宏偉氣勢,構成整個陵區莊嚴肅穆的氛圍。
     中山陵全部平面圖呈一警鐘形,寓含孫中山先生‘’喚起民衆‘’之意,因而受到評選者的一致推崇,被譽為‘’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。‘’

陵墓建築在山坡上,用392級石階相連。石階中綴以8個平佔,坡度逐漸加大,視角不斷變換。
 
由博愛坊望祭堂,仰角為9度,至碑亭望祭堂,仰角為19度。瞻仰者緣石階拾級而上,莊嚴肅穆之感,景仰崇敬之情,不禁油然而生。
 
到達大平台,再回首俯視,不見石價,僅見平台一片,如同平地,令人嘖嘖稱奇。
     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墓圖案,祭堂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為基調,吸收西洋建築之長處,墓室則完全採用西洋建筑做法,兩者結合可謂天衣無縫。
 
同時運用牌坊、陵門、碑亭等中國古代陵墓的傳統形制,再飾以華表、石獅、銅鼎等部件,使整個建筑群既富有中華民族特色,莊嚴簡樸又別創新格。

      不久,受孫中山先生葬亊籌備委員會之聘,呂彥直擔任陵墓建筑師,監理陵墓工程。
      為了早日完工,呂彥直晝夜兼程,往返奔波於江浙軍閥戰火彌漫的滬寧之間。
  在不斷的旅途困頓、飢寒交迫之中,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,就繪出了中山陵的建筑詳圖。
  他又參與了主體工程即墓室和祭堂的招標與開標,參與了墓址具體位置的最後選定。
     大量具體細致的工作,過度的勞累使他臥病在床,竟未能參加於1926年3月舉行的中山陵奠基禮。

     在身體稍好一些時,呂彥直即從上海來到南京,住在山上,親自督工。
     為使工程具有一流的水平,他要求每一分部工程都必須根據建築詳圖先製成模型,經他審閱認可后方能開工﹔
 
他要求施工所用水泥必須是國內最好的馬牌和泰山牌﹔他要求祭堂和墓室地面鋪砌的白色大理石必須帶有灰色的斑紋。
       對所有的建築材料,他都要親自審查,進行反復的試驗和比較,認為合格後,才准許用於施……。

      1927年5月,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,在28份中外建築師應懲設計方案中,再奪魁首。呂彥直,從此蜚聲海內外。
      幾乎同時承擔起國家的兩大紀念性建築設計和施工監理等任務,這在中國建筑史上是沒有先例的。

      1928年初,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。那時,他已經參加了首都計劃。他全情投入到首都南京規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中。
  
  經一年多的醞釀和推敲,完成心血之作《規劃首都都市區圖案大綱草案》。他把自己的智慧與剩余餘的精力生命,全部凝結在了這部著作之中。
      1929年春節前,呂彥直的病情不見好轉。他寫下遺囑,交代自已未完成的工作,囑咐同仁務必按照原計劃完成中山陵餘下的工程,一定要把這兩大孫中山紀念建築建設好。
     1929年3月18日凌晨,呂彥直停止了呼吸,年僅35歲。他沒能見到中山紀念堂的奠基,也沒有見到中山陵的最後完工和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。

      呂彥直和嚴復的次女嚴璆,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。
      他們相識於十幾歲時,可謂青梅竹馬。呂彥直出國後,兩人也一直保持書信來往。呂彥直回國後,兩人訂婚。
  
  此後呂彥直專心致力於事業,嚴璆還在讀大學,倆人一直未能完婚。後因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工作,兩人的婚姻一拖再拖。
     1928年初,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。他將噩耗告知遠在北京的嚴璆,請她另做打算,不要再等自已。
     呂彥直病逝,得知噩耗的嚴璆悲痛欲絕。不久,28歲的嚴璆在北京西郊出家,削發為尼,法名秋妙。1950至1951年間,秋妙經香港轉去了台灣,終生未嫁。

     為表彰呂彥直建造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貢獻,1929年6月的《國民政府公報》頒發了189號《褒揚令》,以政府名義褒獎他。
      後,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曾為呂彥直建立紀念碑,上半部為呂彥直半身遺像,由孫中山大理石臥像的作者捷克著名雕刻家髙祺制作。
  
  下半部為於右任書的碑文。文曰:
      ‘’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,積勞病故。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決議立石紀念。‘’
  
        抗戰中紀念碑不知去向,至今下落不明。

     呂彥直只走過了35個春秋,但他卻是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之一和近現代建築的奠基人。
     他留下的中山陵,那庄嚴肅穆的儀態,和那恢弘的氣度,使孫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貎、乃至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,都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。
     如今,中山陵人來人往,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位大師,以及中山陵背後心酸的故事。

     (2016/09/18,原文照抄。字有增刪。原文注,素材來源:澎湃新聞、口袋歷史、揚子晚報、環球人物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430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