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經—主管人一生幸福的經絡

腎經上的很多穴位都能治同樣的病,我們一定要靈活應用。


1、腎經第一神藥:湧泉穴。 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。找的時候捂住腳趾肚,把餘下的腳底分為3部分,湧泉穴就在上1/3處有個窩的位置。剌激湧泉穴時,先把大拇指的指甲剪平,然後用力點按。如果很痛,這個穴位就適合每天按摩。但有的人用力點按後沒感覺,穴位還被按下了一個坑,這就是典型的腎氣虛弱、氣血不足。 這樣的人即便每天揉,再加大力量,對身體來講也是一種白白的消耗。所以這個時候要先做跪膝法、金雞獨立,把氣血引下來,再剌激湧泉穴。湧泉穴可以治療足寒症、可以治療呃逆(打嗝不止)、可以治療虛寒性嘔吐、可以治療耳鳴、耳聾等。只要是腎經上的穴位,你就沒有必要記住它是管什麼的,只要把經絡打通,這些穴位自然就起作用了。

2、治糖尿病、煩躁口乾、咽喉腫痛、遺尿、遺精:按揉然谷穴。 找然谷穴時,可以先摸一下腳的內踝骨,往前斜下方2釐米處有個高骨頭,然谷穴就在高骨頭的下緣。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平衡水火。如果夜裏心煩睡不著覺,伴口乾,然谷穴就派上用場了,在睡覺之前揉揉然谷穴,不一會兒就會感覺嘴裏有了好多唾液,不那麼想 喝水,也沒那麼煩躁了,自然也就能睡得踏頭了。

3、益腎平喘、通調二便、強腰壯骨、清腦安神、治療腳跟痛、膽小怕事等情志病 : 按揉大鐘穴。大鐘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往下約1釐米處,腎氣不足的時候按下去肯定很痛。當嗓子老說不出話來,敲敲大鐘又能出聲了。

4、治膀胱炎、小便不利、前列線疾病、月經不調:按揉水泉穴。 5、治咽喉痛、慢性咽炎:按揉照海穴。照海穴在內踝的下緣,你貼著內踝一按就行。

6、全身第一大補藥:太溪穴。太溪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。揉太溪穴時,很多人根本沒反應,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,什麼反應都沒有,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。這時,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,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。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,還是全身的大補穴。大家都知道足三裏穴是強身大穴,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,足三裏穴偏重於補後天,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。所以,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。

7、調節腎經的杠杆之藥:複溜穴。複溜穴的功效是補腎滋陰,利水消腫、改善整個腎功能,專門治療水液代謝失常。複溜穴能治療自汗、盜汗之症、能治療腹瀉腹痛、司二便、有降高血壓的功效(但是你得先揉尺澤穴,再揉複溜穴,降壓的功能才更確切)複溜穴是治眼疾的要穴(當你有白內障、青光眼、飛蚊症、眼睛脹痛、上眼皮無力等問題,揉複溜穴都管用)還能治療哮喘。

8、治月經不調、崩漏:按揉交信穴。交信穴在內踝上2寸的位置。

9、治痛風、結石、抑鬱、癲癇:常揉築賓穴。築賓穴在內踝上5寸,是補腎不可或缺的位置。當揉太溪穴和複溜穴不敏感的時候,通常是築賓穴處有淤堵,你一定要先把築賓穴給揉通。築賓穴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、化痰安神、理氣止痛。當膝蓋發軟、沒勁、心裏有恐懼的時候,按揉築賓穴就可以給人增加底氣。

10、治頸椎病、生殖糸統疾病、腹痛、腹瀉按揉陰穀穴。陰穀穴在膝窩處、委中 穴的內側。

11、治心臟、腸胃、生殖糸統、泌尿糸統、情志等疾病:推揉胸腹部腎經。腎經從大腿根一直往上走,分兩條線:第一條是從人體正面的中線旁開1.5寸處從橫骨到俞府,第二條是順著脊椎上去。先看第一條線:從橫骨一直往上走,到盲俞,都是治療生殖糸統、泌尿糸統方面的問題;從盲俞再往上走到幽門,可以治腸胃方面的問題;再往上走,一直到俞府,專治支氣管、乳線、心臟等方面的毛病。再看第二條線:腿最上面的腎經穴位是陰穀穴,再往上到背後、到臀部這一帶只有經,無穴。趴下的時候,內側有一根筋,中間有一根筋,外側還有一根筋。中間這根筋和外側這根筋都是膀胱經,內側這根筋才是腿上的腎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430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