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華文化語錄(孫文學校)
天下之愚,莫過於斯,知貪前之利,不睹其後之患也。《吳越春秋》
【白話】天下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,只貪圖眼前的利益,而看不到身後的禍患。
【感想】這則語錄的歷史背景是,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以後,決定伐齊。當時的太子友以「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」的寓言,規勸夫差不要冒然出兵。夫差聽了以後,就回了一句「天下之愚,莫過於斯,知貪前之利,不睹其後之患也」,好像是聽懂了,其實只是聽懂了「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」這句話,但是並沒有了解太子友的用意。太子友當時再說:還有比這個更愚昧的呀,如果攻齊,「越王將選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,屠我吳國,滅我吳宮。天下之危,莫過於斯也!」吳王不聽太子友之諫,還是決定北上伐齊。夫差僅使太子友和老弱守國,勾踐乘虛而入,大敗吳師,燒姑胥臺,殺太子友。九年後,西元前473年,都城姑蘇(今蘇州)被勾踐興兵攻破,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,吳國滅亡。
眾人皆知螳螂貪捕蟬的眼前一時之利,而不思黃雀在後的可能致命後患。或眾人亦知「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」的道理,但是如同吳王夫差,在名利薰心的誘使下,又有多少人能夠參透此句警語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