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尼西亞人口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,2.375多億人口散居在約6000個島嶼上。印尼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,有100多個民族,其中爪哇族佔總人口的40.6%,華族佔8%。全國約87.2%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,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。 數據 印度尼西亞人口統計 (1961-2003) 資料來源:FAO, 2005年; 單位:千人 印度尼西亞人口密度 人口: 237,512,355人 (2008年估計) 年齡結構: 0-14 歲: 28.4% (男 34,343,198人/女 33,175,135人) 15-64 歲: 65.7% (男 78,330,830人/女 77,812,339人) 65 歲以上: 5.8% (男 6,151,305人/女 7,699,548人) (2008年估計) 年齡中位數: 總計: 27.2 歲 男: 26.7 歲 女: 27.7 歲 (2008年估計) 人口增長率: 1.175% (2008年估計) 出生率: 19.24 /1,000 人 (2008年估計) 死亡率: 6.24 /1,000 人 (2008年估計) 淨遷移率: -1.25 /1,000 人 (2008年估計) 性別比: 出生: 1.05 男/女 15歲以下: 1.04 男/女 15-64歲: 1.01 男/女 65歲以上: 0.8 男/女 總計: 1 男/女 (2008年估計) 嬰兒死亡率: 總計: 31.04 /1,000 人 男: 36.14 /1,000 人 女: 25.68 /1,000 人 (2008年估計) 預期壽命: 總計: 70.46 歲 男: 67.98 歲 女: 73.07 歲 (2008年估計) 總生育率: 2.34 嬰兒/婦女 (2008年估計) HIV/AIDS 成人感染比例: 0.1% (2003年估計) 感染人數: 110,000 (2003年估計) 死亡人數: 2,400 (2003年估計) 主要傳染病: 危險程度: 高 食物或水傳染疾病: 細菌性和原蟲性腹瀉, A型和E型肝炎, 和傷寒 病媒傳播疾病: 登革熱, 瘧疾, 和 chikungunya 在一些地區高危險 備註: 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在這個地區和鄰近地區的鳥類被鑑識出 (2008年) 族群組成: 爪哇人 40.6%, 巽他人 15%, 華族 8% , Madurese 3.3%, Minangkabau 2.7%, Betawi 2.4%, Bugis 2.4%, Banten 2%, Banjar 1.7%, 其他 29.9% (西元2000年普查) 宗教: 伊斯蘭教 86.1%, 新教 5.7%, 羅馬天主教 3%, 印度教 1.8%, 其他 3.4% (2000年普查) 語言: 印尼語 (官方語言), 英語, 荷蘭語, 其他民族語言以及方言 (其中以爪哇語最常使用) 識字率: 定義: 15歲以上有讀寫能力 總計: 90.4% 男: 94% 女: 86.8% (2004年估計) http://asean.zwbk.org/showlemma/%E5%8D%B0%E5%B0%BC%E6%B0%91%E6%97%8F/1.html 在印度尼西亚,约100多个不同民族的人和睦共存,其中爪哇族占45%,巽他族占14%,马都拉族占7.5%,马来族占 7.5%,华人约占3%,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、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,共占23%。 在印度尼西亚,约100多个不同民族的人和睦共存,其中爪哇族占45%,巽他族占14%,马都拉族占7.5%,马来族占 7.5%,华人约占3%,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、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,共占23%。   爪哇人(The Javanese)   印度尼西亚的最主要民族是爪哇人。爪哇岛有1.3亿居民,居住在从Banten到Surabaya之间的地区。但是,爪哇文化的摇篮在爪哇中部,分布在三宝垄Semarang、Solo 和日惹Yogyakarta三所城市之间的地区。   巽他人(The Sundanese)   从未知的年代开始巽他人就居住在西爪哇。Cirebon城的苏丹宫殿里仍然可以看到历史上巽他王国辉煌的痕迹。以其木偶表演(Wayang)和面具舞(Topeng)等民间艺术而着名。Cirebon的蜡染纺织品很容易辨认,它受到中国传统图案的影响采用云形花纹。苏丹艺术成就的另一个亮点是Angklung音乐。一群音乐家可以用一套竹制的乐器演奏任何类型的音乐。   尼亚斯人(The Nias)   尼亚斯岛面对北苏门答腊。这个岛屿上生活着的人传统上分为贵族、平民和奴隶三个阶层。以前,尼亚斯人喜欢摆擂台相互比试。现在,他们仍然喜欢竞争,方式奇特但是非常友好。游客可以欣赏“跳石头表演”,这是一种年轻人跳过三米宽的石头基座的运动。   巴塔克人(The Bataks)   巴塔克人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民族之一,生活在北苏门答腊Toba湖及其周围的山里。游客可以发现居住在湖边(Toba Batak)和山里(Karo Batak)的Batak闽剧的建筑风格的不同之处。湖边的Toba Batak住在屋顶比较长的船型房屋里,而Karo Batak的房子是方形的,房顶为两层,样似山峦。一座Karo房屋可以居住6到8个家庭。Batak人是有名的木头雕刻家。他们的房屋用复杂的模仿宇宙的图案装饰。Toba Bataks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舞蹈、tortor舞,庆祝婚礼上交换礼物。   米南加保人(The Minangkabaus)   印度尼西亚最好奇的民族Minang人生活在西苏门答腊。这个穆斯林的社会沿袭母系制度,血统按照继承公有物品的女性来传承。Minang人成功地保存了他们传统的舞蹈和复杂的服装,尤其是建筑样式。Rumah Gadand (大房子)是印度尼西亚最复杂的建筑之一。这种房子用木头建造,装饰着细致的雕刻,高高的屋顶很象水牛角。   華人(China)   15世紀隨鄭和下西洋而來到印尼,以及之後陸續因戰亂過來,加上後來中國鎖國而無法回到中國的華僑 亞齊人 亞齊人,是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的穆斯林民族。他們的語言是南島語族的馬來-玻里尼西亞分支。全世界有400萬亞齊人,在印尼人口350萬。 他們古代是印度文化佔優勢,但阿拉伯人來到傳播伊斯蘭教後,他們就是最早與最保守的東南亞穆斯林。亞齊人傳統上多數是農學家,金屬工人和織布工人。 傳統上婚後從妻居。   巴布亞人 巴布亞人是大洋洲紐幾內亞島及附近地區的土著民族,為美拉尼西亞人的一支。巴布亞人人口200多萬。巴布亞人頭髮捲曲,身材中等,皮膚呈棕色。有700多種語言及方言,稱作巴布亞諸語言。部分人信基督教。1975年,紐幾內亞島東部獨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。「巴布亞」一詞來源於馬來語,意為「捲髮的人」。 新幾內亞人(屬巴布亞密克羅尼西亞人種) 新幾內亞(香港譯巴布亞新畿內亞)位於澳洲以北,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。有時,本島亦被稱為「巴布亞」,但有時巴布亞亦單指本島的一部份。此外,印尼語稱呼本島為「伊利安」。 19世紀受歐洲國家殖民侵略,國界大致上沿用昔日德、荷佔領地一分為二: 位於東經141度以東的,屬於巴布亞新幾內亞,由1975年開始脫離澳洲成為獨立的國家; 位於東經141度以西的,屬於印尼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。這部份一直都有分離活動,要求從印尼獨立。 巴東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430215 的頭像
    hu430215

    hu430215的部落格

    hu430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